网络时代的中国政治变革🩺《最新草榴》🩺🩺🩺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最新草榴》要加强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形成价值共识。加强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营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文化载体、文化资源等都是构成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首先要创设好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具体的文化环境。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监管好电视、网络、媒体、书籍、报纸、商业广告等文化载体,加强它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再次,要科学吸取和改造中外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要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并促进其大众化、时代化、生活化。在加强良好文化氛围的基础上,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形成全体人民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意识到了中国为什么成功。有人认为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一个个五年规划制定出来,并得到很好实施,他们做不了。有人认为中国重大决策来得比他们快。有人则觉得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有优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有人认为中国选干部、管干部强调台阶,强调政绩,强调多岗位的工作经验,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优越性。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能够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使政府有很强的经济动员能力,能保障我们的国计民生。农村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承包经营,长久不变。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很多国家效率要高,也跟我们的土地制度有关联。仔细想一想,这些制度优势同毛泽东思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解放战争时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围困长春”,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这里奏响一曲曲胜利凯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射中国实际问题的“的”,并不断用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有一个坚定的领导力量。这个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证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刻也不能放松;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进行下去。当前,只有增强“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够持续推进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
[王秋波,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在浙江工业大学“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上的一番话,让台下1000余名师生深受触动。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提起《国际歌》,“七一勋章”获得者、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瞿独伊泪光闪烁。1935年6月,正是唱着这首歌,她的父亲瞿秋白英勇就义。因身体原因她没有亲临现场,代表母亲出席颁授仪式的李晓云说:“母亲瞿独伊平凡又伟大,坚定而执着,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他们用生命践行理想,用一生追随信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红色基因自此诞生、红色血脉由此形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只有赓续红色血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方能告慰先烈、无愧历史、不负人民。
历史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昭示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塑造自己、以什么样的表现塑造未来。由此来观察当代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就会清楚地看到: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已带领人民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成为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成就举世公认,且表现出蓬勃生机和朝气。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关键期,以为民族谋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再次面临着如何带领人民创造未来的重大抉择。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剧了这种演变,总趋势是“东升西降”,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这就需要矢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带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共产党作出郑重回答。因此,在这样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关乎党自身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命运,也关乎人类进步事业的前途命运,全党关注、全社会关注、全世界关注。,(张艳国,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坚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许党报国、履职尽责,创造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贡献。无论是运送三批解放军成功登岸的“渡江英雄”马毛姐,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的吴天一,还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张桂梅等等,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不畏艰险、敢于牺牲,拼搏奉献,许党报国干实事,充分展示了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我们党的章程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